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

【健康科普】正确认识肩周炎,远离“肩熬”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量:908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即50岁左右多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因而有“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之称。

 


肩周炎的表现:
1.疼痛:起初疼痛轻、范围小,之后可发展为大范围的疼痛,昼轻夜重,患者常因翻身而在夜间痛醒,多数在肩关节周围明显压痛。
2.活动受限:肩部活动度减少,很多动作受到影响,如梳头、挠背、洗脸、穿衣、甚至端碗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怕冷:病人肩膀怕冷,空调或风扇吹到会感到肩膀又凉又痛,很不舒服。


                                    肩周炎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历代医家对于肩痹的论治极其丰富,治法包括祛风散邪、活血祛痰疏郁、滋补肝肾、益气扶正等,需随证选用。
中药内服
该病属中医痹症范畴,自身肝肾亏虚、复感外邪、阻滞筋脉所致。临床上常采用三痹汤、肩痹汤、身痛逐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羌活胜湿汤等治疗。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包括普通针刺、电针、火针、温针灸、腹针、耳针、浮针等,视情况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
推拿疗法
推拿对病变局部血运改善及病变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在该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推拿手法有一指禅推法、滚法、拨伸法、摇法、按揉法及活动关节法等。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是中医针刺与西医手术相结合的产物,能够有效松解肩周软组织粘连,短时间内减少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方法治疗时,应于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保证手术操作规范,减少相关并发症。


肩周炎的自我保健方法
一:自我按摩。自我按摩刺激手背部小指与无名指间的液门穴。刺激液门穴,可以使内脏机能得以平稳。按摩刺激手腕上的太渊,大陵和神门,可以消除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的障碍。按摩刺激合谷、阳溪、中冲、后溪和腕骨,能减轻肩关节的疼痛。
二:热敷。肩周炎酸痛患者,睡前在患部贴敷一张活血止痛膏,(第二天晨撕掉,膏药敷的时间一久,易皮破成溃,切记)。用热水袋(越热越好,内衣外或枕巾裹)放在患处,既舒服又轻松,持续一周,酸痛自消。
三:活动患病的肩关节。两手拉一条手巾或一根绳,放在背后,像自己洗澡时擦背一样,上下斜行牵拉,两只手轮流,既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又松解肩关节周围粘连,有利于恢复功能。
四:划圈法。划圈动作要缓慢,深长。不能用暴力乱抡上肢,否则会造成肩袖断裂。竖圈为前后方向,竖着划圈,横圈为上下左右方向划圈,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划20圈,每天3-5次。

五:梳头动作法。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20圈,每天3-5次。


肩周炎患者的运动方法

1.前后摆动练习:躯体前屈(即弯腰),上肢下垂,尽量放松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作30~50次。此时记录摆动时间,然后挺直腰,稍作休息。休息后再做持重物(0.5~2公斤)下垂摆动练习,做同样时间的前后摆动(30~50次),以不产生疼痛或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开始时,所持的重物不宜太重。可以先用0.5公斤,再逐步添加到1公斤,慢慢再添加到2公斤。
2.回旋画圈运动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反复作30~50次。
3.正身双手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用双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双侧上肢尽量高举,达到最大限度时,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返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4.侧身单手爬墙患者侧向墙壁站立,用患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肩内收及外展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肩周炎为自限性疾病,能自愈,但不代表不需要看医生,当患者怀疑有肩周炎时,宜尽快就医,以免症状加剧。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预防肌力下降、活动度丧失等严重结局的发生。

此外,经医生指导功能锻炼方案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执行,不应因疼痛而拒绝活动肩关节。

专家介绍


宫伟康

宫伟康,执业中医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多次外出进修康复、针灸、小儿推拿。擅长针灸、手法,结合艾灸、中药等传统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及颈肩腰腿疼等病症。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发热、感冒、咳嗽、腹泻、便秘、近视、斜颈、脊柱侧弯等儿科常见病。
咨询电话:5596793   13053611003